• home > SpecialTopic > business > 中欧商业评论-封面 >

    通往未来的“加号”|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组织需要摒弃传统结构中的机械思维,变形出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进化的能力来。

    古苏菲教义曾说:“你认为,你知道一,所以你一定知道二,因为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你还必须知道‘加’。”中国佛家也有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然而,究竟什么才决定了“因”变成“果”?
    延续着“有果必有因”的思维去推论,西方人想象出了“上帝”,认为神才是世界的第一推动力。当“因果”思维被运用到现代商业世界时,那些自以为或被他人以为是“上帝”的少数商业精英,贯彻着“管理就是用一个模式让组织动起来”的想法。他们预先把组织、员工、客户、技术、外部合作伙伴等概念分解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进行精确计算并加以严密控制。然而,这种机械的管理观念在第三次工业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却屡遭失败。回顾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却轰然倒下的企业,每一家“巨无霸”在陷入困境之前,都属于行业的明星和市场的主导者,也都曾大肆强调组织和战略的应变能力。然而事后来看,它们的变化管理并没有逃脱一个封闭系统渐趋灭亡的宿命。这也再次印证了“你只知道一,却始终未搞明白‘加号’在哪里”。

    追求平衡就是自取灭亡

    2008年,组织管理预言家玛格丽特·惠特利(Margaret J. Wheatley)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牛顿扼杀了管理!”她给出的理由是,机械世界观正是制造管理问题的元凶,而量子力学、自组织系统和混沌理论将为组织管理带来新的启示。
    惠特利试图从封闭系统之外为组织的“长生”找到新的动力源,也就是找到那个通往未来的“组织加号”。按照她的解释,倘若组织所追求的仍然是古典热力学定义下的“平衡”,那么其生命哪怕在燃烧,也已不断走向衰败——封闭系统具有不断消耗能量的天然倾向,释放出的能量无法再收回,而系统则耗尽所有用于交换的能量来做功。当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它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也就意味着不能再产出任何新的价值。按照这一物理学推论,如果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早晚有一天必将停止工作,又遑论小小的商业系统。
    突破封闭系统的思路,惠特利为组织突变找到了另一线生机:组织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种类似“生命”的有机体,除了所承担的机械使命,也存在着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进化的能力。而组织与其内部员工、外部客户与商业技术环境,乃至其他各个环节之间,都不断发生着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演进的能量交换。无论这一理论能否成为未来组织生长的指引,却是眼下人们愿意相信并且付诸努力的方向——不少百年企业寻求“生态共生”的系统观就与之不谋而合。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或已经通过对传统组织形态的变形,去实现自我更新。

    从管理变化到主动求变

    如果一个组织能够知道自己是谁,优势在哪里,使命是什么,就能够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它要做的事情由这种清晰的自我意识所决定,而不会仅仅因为某些产品或业务单元已经存在而继续支持它们,也不会因为新事物的流行而去赶时髦。拥有清晰的同一性,组织就不会被环境轻易左右,也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性来决定该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为自己找到与未来相连的加号,并且知道如何去做加法。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38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


    转载本站文章《通往未来的“加号”|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over/2016_0218_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