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business > 中欧商业评论-封面 >

    义气的底线|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不必悲观。只要放开自组织之门,强化社群精神,各色道德主张相互竞争,中国也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符合现代文明的行业伦理、职业伦理和社会规范。

    “义气”不是坏事,但没有底线的义气,或者说是江湖气,却是坏事。
    在知识经济、服务业经济、信息化社会中,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知识越来越隐性化,信息不对称增多,人际沟通越来越模糊化。这些条件下,长期的信任关系比短期的契约关系更为重要,更能节省交易成本。法制、契约能带来一般信任(体制性信任),却无法带来高度长期合作所需的信任。因此,综合了情感关系、共同志业以及相互认同义气是长期合作信任关系的重要来源。但假使没有底线,义气就会变成抱团恶斗,潜规则,结党欺上瞒下,黑社会化。

    根本问题是底线缺失

    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江湖义气”泛滥,而是道德底线的沦丧。不仅中国,美国亦是如此。差别只在于,美国的没底线表现为玩法弄法,“华尔街肥猫们”发各式各样的“雷曼兄弟债”玩弄投资者,操控华盛顿政客立有利他们的法律,结果不仅把美国搞得鸡飞狗跳,世界也因之动荡不安;而中国这类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底线缺失,则表现在搞特权、走后门、玩关系。瞧瞧一些企业家,一边高调搞慈善、找媒体拍照发新闻,捞各种政府组织或准社会组织颁发的头衔,一边干着见不得光的事,还封杀新闻甚至记者,威胁恐吓质疑者。
    近年来出了不少中外合资合作以极其不快的方式中止的案例。平心而论,作为转型经济体,中国在政策和系统风险层面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没有任何一个合约可以穷尽各种可能性。合约的不完备(无论是当初的无意,还是后来的故意)给后来的不和谐埋下了伏笔。然而有地雷不一定会爆炸。你要私有化一个核心资产,却不与利益相关者商议,甚至建构出一个政策上的禁令来吓阻其他利益相关者,这就属于没有底线的行为了,是习惯了权谋厚黑的文化的机谋技巧,它破坏了最基本的人际和谐,摔碎了长期以来互动合作建立起的信任。
    底线缺失不仅是商业社会的通病,学界也是如此。有多少经济学家为华尔街肥猫们抬轿,为减少监管正名?知识分子原本应为良知的坚守者和社会的防腐剂,但依附权钱者,为稻粱谋而折腰、抑或语不惊人死不休者越来越多,不是歌功颂德,就是一副“我批评故我在”的嘴脸,为反对而反对;而其自身也为权欲控制,玩弄关系,成为学阀。

    差序内外两相宜才是“义”

    义的本质是中庸之道,是差序内外的两相宜。中庸即平衡,是在变化系统中保持动态的平衡,阴阳相容、两极并存,没有一方独大而压制多元的声音,失去异质互动的活力以及系统自我校正的能力。
    然而,不同的人群对于义有不同的解释。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是分析中国社会的有效框架。一般来说,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将人际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三类:家人(包括拟似家人)连带(tie)、熟人连带、生人连带(仅认识的人之间的连带);不同层级有不同的适用法则,对应分别为:需求法则(大家共享,不分彼此,只宜曰义不宜曰利)、人情法则(一种伪装在拟似家人连带表象下的交换关系,讲求人情交换,不能明码标价和讨价还价,以义为先但也平衡利益)、公平法则(利益为先,可以明码标价、讨价还价、公平交易)。因此,生人有向熟人转变的动机,熟人也有向拟似家人关系进阶的意图。这就是圈内圈外的差异,所以谋圈内人身份和地位,成为差序格局基石上的中国人的典型行为。
    因此,中国社会有不少人是拜关公的,就是因为他讲义气。除了勇猛,按政治谋略、军事策划,关羽算不得一等一的大将和高手,但其义薄云天可谓震古烁今:与刘张结义,生死与共,在曹刘之间,他宁取义兄不为利动;曹操对他好,他也不负曹操,用打胜仗来作“人情回报”,他不会因为与刘备的义气而辜负曹操。行义至此,谁曰不宜?毛宗岗称其“义绝”,深以为然。
    作为现代社会的“入场券”,义气的底线是什么?不是为兄弟两肋插刀,也不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试想,如没有“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前,桃园结义何以唱响古今?从社群主义和关系主义的角度来看,义气的底线就是要与你的利益相关者保持信任和谐关系。为了小圈子人的好处,只讲哥们义气,却伤害消费者,伤害股东,伤害环境而荼毒邻居,这就是底线缺位。在熟人社会里,人际和谐靠乡规民俗来维系;在生人社会里,企望人人都是活雷锋无异于缘木求鱼。墨子的兼爱、孔子标榜的君子情怀、特蕾莎修女的慈爱,多数人都做不到。因此,底线问题的实质是,从你身边有接触互动的人开始,赋予责任感和承诺。家庭照管好了吗?对股东负责没有?对消费者尽职了吗?对员工尽责了吗?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做到,就跑去捐钱。说好听点是做公关;说难听点,等同于犯罪之前的遮羞布,犯罪以后的赎罪券。

    三角型治理

    破解底线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越益繁冗的严刑酷法,还是越来越厚实的契约文书?实际上,法制、层级也罢,关系、信任也罢,市场也罢,都是工具,都是正常社会治理和组织运行的一个要素而非全部。有效的办法是层级(建立在权力关系上的治理机制)、市场(建立在交易关系上的治理机制)、自组织(建立在信任关系上的治理机制)三角并立和平衡的治理结构,哪一方独大都会出问题。美国为什么颠簸至今?因为法制、市场过盛而自组织不足。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层级制压倒了市场,自组织更是少之又少。
    自组织的形成通常有五个步骤:(1)人聚拢来,互动增强,关系越来越好;(2)产生小团体,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行为模式(沟通、互动)有别(熟人与生人、陌生人的差异);(3)认同产生,成员身份特征渐明;(4)共同目标,认同基础上的愿景共享和集体行动;(5)内部规则和集体监督确保共同目标的顺利实现。
    很多人都讲山西票号,它的诚信确实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契约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商人原本在社会阶层中敬陪末座,真正“有远见的人”应是读书人。但是,为何山西票号能集各种称赞于一身呢?这就是社群的力量,是自组织基础上演绎而来的行规约束,其制定之严格、执行之彻底,非今人可望其项背。商人协会和青帮红帮丐帮有很大的差异,它不是那么秘密,是外显的,因此会吸收主流意识形态来强化其合法性、合理性,所以内部规则一定会和社会普遍认可的伦理、道德相呼应。其次,这些规则是自身长期演化而来,可能比他人设计的规制更合情合理。比如晋商的身股制,不得任用亲人等,都是逐渐形成的。第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方文化、社群文化也是内部自治规制的重要来源。古代商帮的自组织不说,现代社会也需要各式各样的社群伦理,学者社群有学术伦理,医生社群有医事伦理,媒体社群有新闻伦理,教育社群有师道,这些伦理就是底线,保障了它们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关系。
    自组织的缺失,使得个人原子化,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监督成本也高高在上。因为缺乏集体监督的机制,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有罪推定,阴谋论盛行,品牌要花大力气去说服消费者购买;另一方面,层级制下的人员膨胀就属必然,因上下左右各怀心思,缺乏认同,必须处处防范、力求控制;若政府压根不为人所信,其法律与废纸无异。
    很多企业家读国学、参禅悟道,也有人身穿古服祭孔,但止于此是无济于事的。道德不是大原则,不是摇头晃脑朗读经文就能得到的,它必须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日常监督中,落实在人与人之间时时的相互学习里,需要日复一日、事复一事地比较善恶之念。在西方就是撒旦与基督、恶魔与天使间的抉择,在中国就是义利之辨,在每时每地的抉择和行动中强化个人的修为。
    尽管个人的修身重要,群组的集体监督更为重要。顺带提一句,新的网络技术平台上的社交网络也正在发挥集体监督的作用。一个人之前的可信赖性(trustworthy)可能在这样的平台上被瓦解,但这种监督易引起太多的误解,动辄为别有用心的人口诛笔伐,毕竟任何网民与绝大多数人都是陌生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知根知底的一群有关系的人,或所谓的圈子内的集体监督更为精准和有效。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出了问题,销售锐减,好的圈子应该是有专业伦理的行业协会,平时就以专业标准相互监督,以预防质量问题,此时就该出面督导改进,甚至不惜将其逐出。而不是像今天,老板结识的圈子(如CEO俱乐部)反而慷慨解囊,“共度难关”,这就是没有底线的行为。
    中国是非常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文明体。政府不应也不必“扶上马”,否则不能真正建立起执行伦理监督的行业团队、职业团体以及社区社群,就会陷入“一放则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就会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买的没有卖的精”的交易文化就会兴风作浪。当然,自组织要演化出相互监督的规则,并与市场治理和层级治理相得益彰,并存平衡,不能拔苗助长,还得有十足的耐心。这是一个很长期的学习过程,是与志愿者精神、能人的积极行动、认同塑造、各种乡规民俗和社会规范的注入紧密相关的。

    *****

    最后,我想说,不必悲观。儒家文化荫及之地,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都走过了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危机。只要放开自组织之门,强化社群精神,各色道德主张之间相互竞争,中国人当然也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符合现代文明的行业伦理、职业伦理和社区社群规范。道德不是说教能得到的,它必须落实在一群知根知底的人群的相互监督之中,要想改善今天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危机,还需要发展我们社会的自组织治理。
    关系是个好东西、义气也是好东西,如果有了底线的约制,它会是自组织治理的基石,也是社会走出危机的契机。


    转载本站文章《义气的底线|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over/2016_0218_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