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致力抵制清宫戏:清朝3次中国人口大灭绝!
Author:zhoulujun Date:
很多年前,在央视网看到下面这个新闻,倍感震惊!
https://news.cntv.cn/2012/08/16/ARTI1345115040428151_4.shtml
但是,现在这个新闻居然被下架了
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明末清初国内混战54年。明末全国人口为1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满清征服神州,血腥屠杀
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屠杀。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人基本被杀光。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血流成河
扬州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充满诗情画意!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数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没有一人敢反抗,甚至没有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不分良莠一概屠杀
清军在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人。1649年,清军占领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暴乱,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
镇压白莲教:铁腕屠杀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2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1亿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清政府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20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4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太平天国:洪秀全与曾剃头屠杀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6年中,不过牺牲4000余人。
从此开启屠杀之路………………
1853年洪秀全进南京,恐怕仅次于1938年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
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杀害数十万人。整个天京城所余3万多名太平天国将士,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或者自杀。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时有100万人口,到光绪登基时,十几年的时间,南京只剩下不到50万人口。
凡满清官员、满族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整个南京城一片血腥。历代古都的文物古迹被严重毁坏,诸子百家、历代书籍都遭禁止、焚毁,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戮,也是对文化与文明的毁灭。
1856年的内讧,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亲信6000余人,又在天京大开杀戒,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
如果洪秀全真的做成正统,鄙人真的无法想象后续有怎么样的历史!
杀人魔王曾剃头
土匪劫掠,不过像梳子一样,劫取一些钱财,而满清的兵勇过境,老百姓的性命像水洗过一样,杀个干干净净。
曾剃头给弟弟曾国荃写信,要屠杀干净:屠城干净,三省官珅士族氏同为称快。以后打仗,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
1864年 7月,湘军攻进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士兵们挨家挨户地搜查,见财物就抢,见活人就杀,南京城里血流成河。尸体把秦淮河都堵塞了,河水变成了红色。他们在城里放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被杀的太平军将士有十万多人。
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可到光绪登极的1875年,人口还不到50万。天京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经过这样的浩劫,满目残墙断壁,遍地破砖烂瓦。连曾国藩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说,自五季之后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后,面对这幅残破景像也感到“善后无着手”,说“一座空城,四周荒田”,“无屋、无人、无钱是管,葛居此亦当束手”,似居百年之后度旧。其残破可想而知。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为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人口只剩下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其中只有400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这是何等的残酷!以后直到1911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3.4亿人。
第二种意见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仅给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就至少达到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其它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不管以上哪种估算成立,太平天国战争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造成了5000万的过量死亡。
马克思了解太平天国真相后,又说:“除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抱定什么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当权者的还更厉害。他们的使命就在于奇形怪状的破坏。”
孙中山:五族走向共和
清末革命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十八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而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
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1906年在日本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有这样的解释:“一、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客观上为日本黑龙会等国外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因而产生离心倾向
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
在今天看来,“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就拿“排满”口号来说,它固然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进程,但也一度让国家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党人终于意识到,“(这场)颠覆君主政体的革命是政治革命,并非是一场民族革命”,“即便是汉人当皇帝,这样的政府也必须推翻。”至此,“驱除鞑虏”和“排满”,正式被“五族共和”所取代。
“五色旗”与“五族共和”
1912年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代行参议院) 在南京正式决定“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孙中山就一再强调: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到此为止,“五族共和”的建国思想,正式成为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共识。
强烈推荐观看《走向共和》
致敬孙中山先生
转载本站文章《为什么致力抵制清宫戏:清朝3次中国人口大灭绝!》,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literature/history/2024_1229_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