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致力抵制清宫戏:马尔萨斯陷阱内的大饥荒与大移民
Author:zhoulujun Date:
你们可能听说过“康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的传言。但是那时还是清朝最鼎盛的时候!到了晚清,才真的是地域在人间!
1877年(清朝光绪元年)中华大帝发生丁戊奇荒,在河南、山西、陕西、直隶、山东,饿死千万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3%
1878年大清官府统计:山西550万死,河南100万死,山东50万死,直隶省200万死
大清海关美国顾问马士指1000万人死
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指1300-1700万人死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指1500-2000万人死
这个饥荒,全国半数人口受灾!而各级官吏非但没有及时采买仓谷,反而借机变卖、挪用、侵盗粮食。
光绪年间的《万泉县志》中记载:“人民饿死过半,乡里成墟。”
《清史稿》记载,这场大饥荒导致2000万人逃亡,1000万人死亡
你以为这是偶发吗?
从顺治至嘉庆年间(1644-1820),全国共发生自然灾害2467次。哪怕是康乾盛世,康熙十一年(1653年)的直隶大饥荒、乾隆四年(1739年)的山东大饥荒 也是举世罕见!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高度内卷化!
清朝的科技不进反退的情况下,马尔萨斯陷阱 自然导致神州大地,人相食!
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在15-18世纪迎来了人口大爆炸,人口从200万一下飙升到800万。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同时让人类在新大陆发现了玉米、马铃薯、花生、豆类、番茄、辣椒、番石榴、甘薯、树薯、美国南瓜、菠萝、可可等植物。
仅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的热量就足以养活全人类。也正因为如此,全球人口开始剧增!
欧洲在1700年在遭遇黑死病打击之后,在1800年迎了爆发式增长,相比较于1400年的6000万人,增长到1800年的1亿8千万人。
中国从人口明末到晚清,翻了四倍!
1845-1849年,因为马铃薯霜霉病菌,马铃薯减产导致上百万的爱尔兰人饿死。
爱尔兰大移民
爱尔兰大饥荒,大批饥民出走美洲,比如美国,记录在案的移民人数远远超过50万
1850年,据说纽约市的人口中有百分之二十六是爱尔兰人。
1852年4月2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的爱尔兰》的文章,讲述了持续不断的到来,按照他的描述,那就是:
“纽约市在九十六小时内增加了比该州一些最大和最繁荣的村庄更多的人口。”
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里根、拜登,众多爱尔兰裔美国总统都来自那一次由逃荒而来的移民潮。
欧洲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农村人口失业,加上欧洲连年的战争,导致欧洲移民大量出逃美洲
——之前还以为,美洲的都是奴隶主与资本家! 还有很多人说,美洲都是非洲黑人——其实二战前,整个美洲黑人占比还是少数。而美国黑人,只有一成的占比!
而这个时候,东亚基本没有啥移民?
如过清朝允许自由移民,不说美洲,比如东北,比如东南亚……
满清在统一全国后,他们严禁汉族人进入东北开发——顺治皇帝经常对他的属下说,如果大清无法统治全国,那就要回到东北,就像元朝一样,重回北方,做北方的皇帝。
他们在东北建立了柳条边,类似现在的隔离墙,由土墙和柳树构成,并配备了满清边防军队,形成了汉族人不易进入的屏障,确保东北依然是满族人的领地。
在清代,东南亚泛称南洋,包括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11国。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唐宋时期,中国海商远及东南亚沿海地区,商民往来频繁。15世纪初,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出现华人聚居区。
而大清王朝,自居天朝上国!所以朝廷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因此,不仅不给移民任何保护,而且对回国者严厉制裁。
以康乾盛世闻名的所谓人人都可吃饱饭的大清朝里,下南洋的人数开始井喷,因为所谓盛世里生活不下去的还是大有人在,而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使得他们失去了土地,无数的农民沦为官绅勾结的牺牲品,没有饭吃,没有活干,他们只有悲惨的死去。
勤劳的华人是南洋开发的主力军,在这里中国的人口成了极大的优势,所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甚至扩展到了建立国家的地步,公元1776年,广州人罗芳伯成立了兰芳公司,并在1777年改称共和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也被殖民者攻灭,荷兰人怕清廷追究他们的责任,把大屠杀事件的责任人,当时的荷兰总督逮捕起来了
结果爱民如子、英明果睿的乾隆皇帝竟然说道:“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
………………………………
………………………………
………………………………
………………………………
………………………………
转载本站文章《为什么致力抵制清宫戏:马尔萨斯陷阱内的大饥荒与大移民》,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literature/history/2025_0201_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