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business > finance >

    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地方债的影子:打工人窒息的生存阴影

    Author:zhoulujun Date:

    未来各地将继续撑楼市撑地价,毕竟地方分到的预算严重不足,连养老和医保都吃力了,靠土地才勉强撑着。你不必奇怪为什么没有任何地方敢于刺破地产泡沫,反而要去地产救市,因为房地产企业完了土地也就没办法再去转化



    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却又挥之不去的三大风险,而前两者均与地方政府长期施行的“土地财政”关系密切。为厘清地产泡沫、地方债和“土地财政”三者的逻辑关系,需先讨论其中两者的关联逻辑,之后才能对三者的综合关联做出评判。

    观察地方债和“土地财政”的逻辑关系

    “土地财政”缘起于两方面制度改革,一是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财权上移,事权下放”的改革逻辑使得省级以下各级政府在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格局下,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支出。1994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1993年的77.98%剧降到44.30%,但地方财政支出占比仅略微下降,由71.74%下降到69.72%。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一直延续至今,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国的54.52%,支出占比却高达85.46%。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差额巨大,但受制于张五常提出的“经济锦标赛”式的县域竞争和政绩考核压力,地方政府除寻求中央转移支付外,更多依靠“低价征地、高价卖地”行为来筹集资金,该行为被称之为“土地财政”

    地产业就是编外包税官

    地产业就是编外包税官,就是从银行拿钱转手以土地购买名义交到地方的管道而已,然后再去卖房子,把钱从六个钱包里掏出来还给银行,并在当中雁过拔毛。

    这种包税制今后还会继续存在,在可见的未来各地将继续撑楼市撑地价,毕竟地方分到的预算严重不足,连养老和医保都吃力了,靠土地才勉强撑着

    向财政部要蛋糕更不可能,外交军事开支在那里压着,这都是直接关系到国际影响力的开支。另外,地方现在还有一大帮拿着几倍于平均工资,享受廉价住房,廉价医疗和平价食堂等福利的公务员要养,还得去各种挖路修地铁以获取KPI。这个好像也省不了,毕竟吃俸禄的公务员是对社会主义最忠诚的一批人,稳住他们可以稳住七大姑八大姨一大片,对他们实行降薪和优化那得制造多大不稳定啊?修地铁修马路那是成绩的来源,升迁就指着这些东西了,也不能省吧?挖路修地铁这块现在不少地方也拿不出来了,只能搞城投公司,再去额外举债,融资。现在土地收入占总开支四成以上的城市为数不少吧?而且一旦房价剧烈下跌,那么之前已经买房背上房贷的人就算彻底被夺走了人生中大部分财富,这个会带来多么严重的社会消费能力下降和潜在不稳定因素呢?

    地产暴雷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然再发生许老板这样的事情也算是巨大金融风险,但是如果现在开始缩减地产企业贷款,那爆掉的就不止是一个许老板了,是千千万万个大大小小的许老板都得爆掉。

    所以这种杠杆加起来容易收起来就难了,只有继续玩下去风险反而小。而且银行好像也没有必要和地方的支柱性财路过不去,积极和地方合作肯定少不了银行负责人的好处,而且上级银行对此也是默许的,出了坏账责任他们也不会因此担责。要是银行真的因此坏账过多,那对于小银行而言可以直接破产,损失的都是储户的资产,而四大行是国家信用作担保的,财政会为其兜底。其实我国银行本身贷款策略是非常保守的,无特殊关系的民企根本不怎么能拿到贷款,即使能拿到杠杆率也是很低的。毕竟普通民企的贷款出了再小的坏账相关人员也是要担责的,这些企业手里资源也有限,没办法去和上级银行的人员进行利益交换。

    是否可以通过增税摆脱地产依赖

    至于地方能否通过向企业加税来摆脱土地依赖,我只能说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高到承受不了增税了。

    即使不增加税收,三季度GDP和社会消费增速都已经远逊于预期。而且这以后会是常态,毕竟码农和培训老师显然比流水线工人消费能力更强,要是流水线没电了开不了工,那工人就更没有消费能力了。

    工人薪水还没办法涨太多,毕竟土地能源比不过东南亚南亚,技术比不过日德,唯一优势就是劳动力了,再涨那工厂生存成问题。

    未来税收预期看涨,福利预期却不看涨,福利主义刚被官方批判过,房产税等新税收又近在眼前了。

    房地产相关的家电消费也是个大头,但是在缩限房贷规模,房价限跌的作用下,9月房屋成交量下降了30%。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即使是企业普遍不遵守劳动法,把工人的工资压到维持其基本生存所必需的下限,多数制造业企业活得还是很艰难的。由于土地能源税收等成本的居高不下,工人所需最低收入也因此上升,国产商品逐渐失去比较优势,曹德旺确实在美国建了厂,倒闭的民营厂撤走的外资厂确实不少,搬到东南亚的厂确实也不少。企业大量收缩和关闭的直接后果就是近年灵活就业人数与日俱增。

    政府为什么必须救房地产

    所以你不必奇怪为什么没有任何地方敢于刺破地产泡沫,反而要去地产救市,因为房地产企业完了土地也就没办法再去转化为财源

    为什么房屋成交量一再下跌,市场机制却没有起作用去降低房价?

    供给端市场调控失灵了,因为土地起拍价不是市场定的,低于起拍价就流拍了,而且商品房过多降价的行为是被定性为恶意降价的。需求端市场调控也失灵了,因为你租房就不能落户,不落户有很多权利就享受不到,就不算真正扎根在城市了。这个解固然不优,却是目前唯一能够延迟不稳定的办法,在我国稳定素来是比发展重要的。

    被裹挟的80后危机

    现在有什么?人口结构危如累卵,经济发展降速换档,国际环境一团乱麻……

    这个是压在80/90后身上的大山。

    年轻人改买房吗?

    买房也相当于一个为其70年的租房,产权到期续约就不是租了吗,别天真了,土地非私有下,我国的房子本质上就是个租,自我安慰有什么用?还有,您的房子能不能住70年都是问题。

    70年之后,中国估计7个亿左右的人口,你的房子送人可能都没人要。

    中国房地产抓住人口和经济两个核心点就不会错:

    • 人口就是老龄化加剧并且即将负增长;

    • 经济就是降速换挡,再海量灌水,就是津巴布韦、委瑞瑞拉化……

    房地产税改革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房价

    房地产税改革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房价,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虽然早些年Gov一直在喊减税降费,但是减税的背后是 财政收入年年创新高(增速远高于GDP增速),而且是在实体经济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一边是考公热潮高烧不退,一边是是就业难,年轻人失业率无法估摸。

    高校就业难全面走向体制内

    其实早几年还有不少声音出来说这个事情,比如关青云在2018年5月的微博就称:

    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债务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情。国民收入中政府、企业、居民三个部门的分配,要下决心改一改了,向居民部门倾斜才是正道。

    财政收入的增速超过居民收入、企业盈利增速、GDP增速。但是中国税负到底有多重,这个众说纷纭。而且是敏感话题,就不说了。

    现在经济下行,企业生存困难,加税或者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全面小康”已经普及,但是中国还有6亿人收入不足1千元。

    查看源图像

    经济发展是最大的维稳利器,现在出口、消费都将要处于停滞状态,那么只有靠投资。比如2008年是4万亿点燃了房地产及相关的产能过剩……

    经济下行投资来顶

    内需不足,出口不利,上级只能往下压政府投资,导致政府性负债逐年提高。




    转载本站文章《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地方债的影子:打工人窒息的生存阴影》,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finance/2021_1218_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