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book > FinancialBook >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茅于轼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大公无私!天天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热爱人民热爱****(河蟹下,反感哈,你懂得……这本书从一个新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并作了论述,还是喜欢……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97148/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评论

    豆瓣有很多评论,所以我不YY了……

    读这本书之前,看了本书作者茅于轼的一本书《生活中的经济学》,在这本书中茅于轼用美国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进行对比来解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书中的很多观点很不同,和我以前在高中大学学的经济学相比甚至有相反的观点。
    于是乎,上网查了下茅于轼的相关信息,发现由于他的大胆发布自己的论点,甚至招到了新华社发布论文进行抨击。发布的论点对错暂且不说,至少这种大胆精神就值得称赞了,不像现在的和谐社会,人人一片大呼叫好。不管怎么说,理性的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而现在当局的做法是不管任何反对意见,肆意抹杀人们的思考能力,形成表面上的一片很和谐的样子,那么我很怀疑继续发展下去将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那么本书也是一种新意,将市场经济和道德进行结合。
    接下来对这本书的一点总结。
    一、道德悖论
    无论是双方让利还是双方争利都会引起争论,如果两个人都以别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要素,那么就和两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作为第一要素一样,都会引起争论。就拿分苹果来说,一大一小,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应该吃大的,那么两个人就会同时因为挣小的而相持不下。那么道德要求我们利人损己却仍然不会改变争论的现象,只有在一个人损人利己和一个人损己利人的情况下才会和谐(抱歉用了个如此和谐的词语)发展。
    但是培养一个损己利人的代价是培养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人,比如一个人打算免费帮大家修车,那么打算让这个人免费修车的人将会很多。而且这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为很多人不是想真修车,只是因为免费,就把那些不能用的随便拿来修,而导致真正想修的一直等待。但是道德的本质是想改善社会的效益,但是实行起来却发生了效益的低下。
    二、道德和法律
    道德和法律同样都是用来约束人的,他们的不同点在于,道德通过良心来进行约束,而法律通过惩罚来约束。但是道德的约束力却是低成本的,法律的约束力需要行政单位的建立,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而且法律的漏洞很多,从每年提出的新议案就可以得知,不过现在的新议案越来越有趣了,竟然连取缔社会网吧,改由国家经营的建议都会出现。
    三、古代的道德
    我国上下五千年之间,出现了孔子这样的神一样的人物,提出了仁的思想。不过这种思想的原理是很好的,但是映射出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则突出了服从的概念。无论对错,领导说了算,官本位的思想因此变的非常严重。就举中国动画的发展来看,无论做的怎么样,发不发布是领导说了算而不是市场说了算。中国的文化掌握在一批领导之中,而领导恰恰是没有文化的。
    四、金钱和权力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平等交换,这个平等的含义是指不管你的官职大小,交换都是公平的。记得我自己村的土地,是被村支部强行买走,卖给工厂的。这种买卖的行为建立在权利之上而不是自愿原则。权利比你大就可以剥夺你的资产,其实说起来,政府就跟地主的行为差不多。
    五、道德是一种公共行为
    道德需要的是人们一起遵守,如果其他人不遵守,单独遵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可以举个例子,在红灯的时候,别人都闯红灯,而你遵守,但是对于整个环境来说没有任何改进,而且你因为遵守多等了几分钟,总体算来是亏了。所以只有全民(至少得大多数)都遵守道德规范的话,社会的整体效益才会提高。
    这本书看了将近两个星期,总结于此,不过也可能总结的不全,毕竟看的也有些快。


    注意,我看的是第三版!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变得自私自利,人与人变得冷漠,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么?】

    改革开放开始了我国历史上崭新的一章:人们变得富裕了;人际关系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其内容也更多的是利益的交往;西方观念的大量涌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注重物质需求。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信息传播渠道的开放性,客观地使我们的思想、观念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是相互对立。这种对立首先存在于人们过去与现在的思想。

    如果没有市场经济,当今中国人就不可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同时,一个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生活,市场经济的物质生活对人们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人们的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们认为自私自利是不对的,所有出于自利动机的事情是错误的,是可耻的,我们曾经教导人们要“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但是,过去强调的道德原则实际上很难被新一代人接受,而且这一套原则在逻辑上包含着严重的缺陷,真正要把它贯彻到底是行不通的。

    【“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逻辑矛盾】

    他是什么?他也是一个我。相对于我来说他是他,相对于他来说他是我。他只是我的赋予,而且只因为他也独立为我。他若不构成我,那便是它;可他不是它,那必是我……他如果要求我无我,那不过是他的自我膨胀;他如果用他来否定或贬低我,那不过是用他的我来否定或贬低我。
    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当“先人后己”的原则应用于他自己时,他应该后于别人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可是当同一个原则应用于别人时,他又成为别人,他的利益又应先于别人(另一个自己)得到考虑。这样同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究竟应该先于别人还是应该后于别人,就陷入矛盾。所以“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类的要求包含着逻辑上的矛盾,不可能成为真正得以实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自私自利”的利他结果】
         
    1.  打水问题

        每天晚上5:00 至5:30 之间开水房的拥塞想必让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吧,偏偏这种时候还有一些人喜欢一个人占好几个龙头,不得不让人怒火中烧。对每个人来讲,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不违反排队顺序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接触龙头。事实上大家也基本上是这样做的。在高峰时期霸占多个龙头的人就算不遭到语言的谴责也会遭到目光的谴责。
        假设现在有2个水龙头,10 个人来打水,每个人拎着两个壶,每打一壶要1分钟,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方法A:经验方法。这样,当有两人等待时,两个人各用一个龙头,为将10个人打满,总共的等待时间是:    

        2*(2+4+6+8+10)=60 分钟

        方法B:每次分配水龙头时都优先满足最前面的人。这样,当有两人等待时,第一个人先用两个龙头,等他打完了第二个人再用。这种方法下总的等待时间是:
       
        1+2+3+4+5+6+7+8+9+10=55 分钟

        结果后一个方法被证明是更有效率的。也就是说,这个看起来有些自私的方案,这个常常被我们谴责的方案,事实上是一个更合理的方案。

        2.投机行为的合理解释

        有人认为根据市场规律进行有计划的贮藏是有益于社会的,但盲目猜测,甚至故意起哄,浑水摸鱼则不利于社会。这种看法的毛病在于以为投机商人的计划都是盲目的,而政府的计划则是正确的;以为政府官员的智商比投机商人的智商高;以为为了私利而作的计划都会犯错误,只有为公的计划才符合真理。事实往往相反,政府官员缺乏责任心或惟上是从,做的计划大大脱离实际。而商人的计划如果出错自己要负经济责任,所以投机商的计划往往更符合实际。从整个市场来看,商品价格低时投机集团将它购进,等于多了一个投机需求防止了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价格高时投机集团将它抛出,又等于多了一个投机供应防止价格的进一步上升。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投机集团如果能赚钱,必定对抑制价格的波动作出了贡献。相反,如果投机亏本了则必定不利于社会,因为他们必定在涨价时购进,落价时卖出,因而加大了价格波动,不利于社会。

    看问题不能将动机代替效果,以为只要动机是错的,效果必定是坏的。自利的动机不符合传统儒教道德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但是在公平的市场条件下,谁敢说自利没有利他的一面?我国的传统的儒家伦理有许多可贵之处而且是永恒的规范,但需要加以侧重点的重大调整,特别是要注入我国传统文化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的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要素。

    【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要素】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 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即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而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价格的资源配置作用。交换必定是以自利为目的的,其结果也是利他的,而且交换时支出的价值小于交换所得到的价值,即双方都认为所得大于所失,或者说,交换使双方都得利。所谓“等价交换”是缺乏事实根据而且不符合逻辑的臆断如果出入的价值相等,何必去参与交换?正因为交换给双方带来利益,双方都会有参与交换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则使参与商品经济的各方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市场运行是有自利的动机所驱动,市场经济要求肯定交换中的自利动机,在这种社会存在下,自利成了最合情合理的社会意识。从最本质的方面观察,自利动机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是唯一的选择,自利并不错,它不可能是错的。问题是自利有一限制,这个限度就是别人同样有自利的权力,不得侵犯别人的自利。

    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平等,这和商品经济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同的。这一点不同带来了待人接物的许多差异,当然要涉及到道德准则的差异。在封建时代,维持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道德要素是上尊下卑。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下级服从上级的道德原则不但适用于社会和政治,更渗透到经济生活的一切方面。计划经济虽然结束了,人与人的关系特征并没有容易地从服从转变为协商。服从以上下级沟通为特征,下级向上级提供情报,上级向下级灌输政策,所以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一个极发达的垂直沟通渠道,中央部委的决定可以通过省市县无阻碍地一直贯彻到最基层。但经济活动全部是横向联系,是部门之间的关系。市场就是专门用来沟通不同生产行业之间活动的。横向沟通的原则是协商。在平等妥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对人的尊重。

    在商品经济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利又显示出它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争论,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关心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实际上,只有以自利为目的的谈判具有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都同意的均衡点。例如,我们在市场买东西时的议价,就是一种具体表现。于是在人们的思想有差异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能找到这样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均衡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的观念,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在思想观念存在对立的时候,很可能找不到均衡点,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每个人得到最大自由的条件是每个人不干涉他人的同样的自由。这看起来是一个矛盾的结果:最先是每个人希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结果却是每个人不得干涉他人的自由。自由本来似乎是为所欲为,而结果是我们了解它是约束自己。

    从这里又可以看到,在规则平等的社会里,自利其实还有克己的一面。

    在传统道德观念中,人们往往把坚持原则作为至高无上的德性。当然,坚持原则没有错,问题在于别人也有别人的原则需要坚持。如果能以平等待人的精神来对待双方的原则,对自己的原则就有了一点批判精神,多元化的价值观点可能从这里生长。现代社会中的人一般都有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包容性的意识形态和开放倾向。

    市场经济肯定自利,在客观上促进了民主。对自利的肯定必定可以唤醒人们对个人权利的自觉维护。消费者权利保护法正是市场经济的催生物。消费者自觉维权的事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由于长期漠视个人利益,忽视个人权利,过分强调集体主义,制度高于人权,一旦有某个开明的领导为大家维权,便拍手称快,甚至敲锣打鼓,殊不知权利的维护本来就是法律所赋予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便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不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规定。例如,我们宿舍里张贴着的“入住须知”:第一条,“请按时交纳住宿费,床位不得转租,调房请先向物业中心申请。”第二条,“学生对家具各负其责……人为损坏先交费再维修。”……第六条,“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如遇失窃……学校有责任查找,但无义务赔偿。”最后,“此《入住须知》请保留四年,不得损坏、丢失。”这样的规定显然不符合法的精神,不可能成为人人都遵守的准则。这些规定,更多的更典型的是某些领导下达的命令,思考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但落脚点却是让大多数人都得不到实惠,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即产生了特权。特权反映了官本位思维。规则或命令的制造者想方设法限制群众自由,生怕群众素质太低、过于自由而出岔子而乌纱不保,即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也是理所当然的。自保成了当官的必备素质。这样,越是职别越低的公务员越是强于自保,这样政府机关办事人员的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就不足为奇了,上行下效的结果。但是这种现象不会持久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政体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我国高层领导人的表现正是民本思想的反映。

    在市场经济下,自私自利被赋予更多积极的含义,与过去的传统道德所提倡的有很大的反差。市场经济肯定自利,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市场经济的驱动力是自利动机,而且追求自利的最大化使市场经济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样自利对市场经济具有反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物质生活的大大丰富使得人们的观念多元化,我们需要懂得包容别人,把别人的需要与自己的同等对待,做到不损人。不损人是道德的底线,而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能够做到不自私。

    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维持秩序,但更加需要道德的作用,因为法律需要很高的社会成本,而道德是几乎是零成本的。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是让所有人得到满足同时又不损害别人,而不是大多数人被克制而特权阶级欲望无限膨胀的道德。

    对于集体利益,我们也不能随便剥夺任何人的合理的个人利益,因为人可能会感到饥饿,或身上某处发痒,而集体或国家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至于利益,不论是个人的或集体的,最后必须像饥饿或发痒那样,落实到个人,为个人所感觉到。换句话说,不存在不能落实为个人利益的国家利益或社会的集体利益。如果需要某些人放弃个人利益,那必须是为了大多数人的个人利益。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我们在新的物质条件下,重新审视我们的思想道德,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我们应该做到: 尊重别人,特别是别人的信仰、别人的利益和别人的隐私。用平等的态度待人;用灵活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xt下载地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http://cdn.zhoulujun.cn/%E4%B8%AD%E5%9B%BD%E4%BA%BA%E7%9A%84%E9%81%93%E5%BE%B7%E5%89%8D%E6%99%AF%20(1).txt


    转载本站文章《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茅于轼 》,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ook/FinancialBook/2016_0318_771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