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business > 中欧商业评论-人文 >

    当代艺术品投资,谁来保驾|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作为艺术家的王南溟,强调对中国当下的关注,让艺术以个体的身份介入公共领域,成为独立于官方系统的力量。他用白布浸入蓝藻暴发的水源,用宣纸拓印干涸的土地,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抽象

    王南溟
    上海独立策展人、艺术家,同时被称为中国当下艺术批评界最具批判力的批评家,从“前卫艺术”、“后前卫艺术”到“更前卫艺术”(Metavant-garde)的阐释者和推动者。已出版的批评文集有《理解现代书法:书法向现代和前卫的艺术转型》、《艺术必须死亡:从中国画到现代水墨画》、《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国问题情境与自由社会理论》、《艺术制度与法律:中国与国际交往的结果》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梁洁华基金会、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编者按】
    作为艺术家的王南溟,强调对中国当下的关注,让艺术以个体的身份介入公共领域,成为独立于官方系统的力量。他用白布浸入蓝藻暴发的水源,用宣纸拓印干涸的土地,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抽象的艺术表达。作为艺术批评家,他在资本批判理论和文化相对主义当道的舆论氛围中保持冷静,提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学”,呼唤艺术创作对现代性普世价值的关注;他主张摒弃人文主义的道德谴责,思考艺术市场乱象背后的制度缺失,从而为艺术品投资的理性决策与市场发展廓清了讨论的前提。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在艺术批评界,可能是受到新马、后现代等理论的影响,一直保持着对资本的强烈批判,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正视市场与资本的艺术批评家,可否谈谈你的看法?
    王南溟:
    国人的发言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好恶评价系统往往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原来艺术家没有市场,就嘲笑艺术家,这么穷还做艺术;不光是社会舆论,包括父母、亲戚、朋友都会说你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不能赚钱又不能吃喝,他们觉得做事情一定要有用。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到2000年才一点点发展起来。有一种舆论觉得商业化对艺术会有很不好的影响。商业化之后的艺术到底受到多少伤害,这可以探讨,但不要演变成一种简单的讨伐。简单地用道德主义来衡量既不客观,也不科学。因为艺术家的独立、艺术本身的独立,从一开始就得益于自由市场的兴起。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兴起之前,艺术要么从属于教会,要么从属于贵族,如此少数的能够掌握艺术家生杀大权的人在操控着艺术,可见艺术独立性的成分是很少的。恰恰是自由经济使得艺术家从依附于教会和贵族的情况下摆脱。因为自由经济带来了艺术品的买卖系统,过去非市场交易式的贵族和教会掌控的局面完全下放到民间,商业资本有效地分化了权力资本。而在艺术文化方面,当买卖交易形成了自由市场时,艺术标准开始宽泛了,艺术家的自由度也增加了。那些反对自由市场以来的艺术市场的批评观点,严格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艺术史、从艺术家是如何独立成为一个阶层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远未成形

    CBR: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程度如何?自由艺术市场的形成是否可以解决艺术发展的所有问题?
    王南溟: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上海M50创意园那么多画廊,最近还有人说半年一张画都没有卖掉;一些相对比较好的画廊,今年也卖得不好。要衡量一个画廊能不能成长,要看画廊首先是不是独立搞经营,有没有盈利。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画廊都背靠企业出资,只是企业的附属,像会所一样,是一个供大家玩的消费平台。中国的艺术市场没有真正形成,画廊业的兴起要取决于客户。只有当中国的大学教授、律师、医生,即中产阶级群体都有了艺术消费需求、都想在家里挂作品并愿意到画廊去买画的时候,艺术市场才会慢慢形成。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不是来自民间市场,而是依靠西方资本的进入,这是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就像中国在经济领域成为“加工国”一样,艺术市场也演变成一个“加工品市场”。西方人喜欢中国艺术家做什么创作,中国艺术家都去画这样的东西,像订单一样,去迎合西方趣味。北京798,上海的M50都是一样。做严肃创作的人想避开这个东西,可能就不大容易了。
    这二十年中国的艺术市场,主要依靠西方的资本介入和艺术政策,带动西方的基金会、美术馆做中国的艺术展览。原来的边缘文化,如今成为他们关心的内容。西方买家跟着美术馆走,在美术馆做过展览的作品,销售价格就会上去,然后影响到民间的机构和收藏家,把中国当代艺术这几种题材的市场带动起来了。
    如果说这样的氛围,让中国的艺术家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不是用道德来谴责,而是要讨论制度哪里出了问题,使得艺术家现在没法创作,好的艺术作品没法展览,没法在媒体上被广泛传播。为什么资本使用不当,投入了很烂的作品,而真正好的东西资本却不投入?

    需要相互制衡的体系

    CBR: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资本赞助艺术发展的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艺术的独立性。能否结合这一点谈谈中国当代艺术生产机制的根本问题?
    王南溟:
    资本的核心价值就是竞争,竞争势必导致利益群体的分化。分化得越厉害,多元化和原创性程度也越高。投入文化的资本系统活跃程度必然刺激文化艺术的活跃度。让艺术民间成为最活跃的力量有两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是政府用公共财政来推动,比如说设立政府基金会,包括民间基金会,由于减免税是通过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也相当于政府主导的;另一个就是艺术市场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原动力。有了艺术市场,艺术家就可以不去做其他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非营利系统在西方发展了几百年,慢慢地,艺术领域已经建立了一种学术评价体系,基金会、美术馆和画廊也形成了相互监督、多元互动的艺术管理系统。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走法,彼此分得很开。非营利的学术领域,例如美术馆、艺术中心是不卖作品的,保持社会非营利性质。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保障学术往前推进,不受经济利益的干扰。策展的评论家打交道的往往是美术馆系统、艺术中心系统,而不能去画廊。在西方,美术评论家甚至一般教师不能老往画廊跑,也不能帮画廊里办展览、写文章,因为会发生利益关系而使观点丧失独立性。对于评论家也有很多规定,专栏评论家不能有经营艺术品的经历。如果涉嫌因为拿了画家的一幅画或一笔钱而写了篇文章,这就是丑闻。画廊自己独立做经营,被美术馆发现不错后拿去展览,评论家这时才可以介入。画廊和美术馆没有利益共享,美术馆反过来是检验画廊做得好不好的机构。既然是“检验机构”,美术馆就不可能赚钱,只能收藏作品。
    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有真正的非营利艺术机构系统。上海美术馆是由公共财政拨款的,但它出租场地,所以不是完全非营利的。中国也没有一个完全非营利的、靠基金会的艺术中心。以画廊为代表的艺术市场系统还远未形成规模,宏观调控系统更没发展好,相对独立的评价系统自然建立不起来。如果美术馆出租场地,谁有钱谁就可以租,那么做实验的艺术家就成长不了。这样下去,艺术就会一味地被资本牵着鼻子走了。实际上,资本投资本身是不内含决策的,而是需要外界的专业决策来指导它。
    西方艺术的发展往往是大企业基金会推动的。在中国有一个问题,政策不允许成立基金会,减免税政策优惠也没能跟上,所以大家只能做艺术品基金,基金对应的是自由市场,买卖。假如没有非营利领域的监督,艺术的经济资本就变成了没有监督、没有约束的领域,一味炒作艺术作品了。把艺术作品当股票来分,诸如此类的怪招全出来了,恨不得今天这幅画买回来,明天拍卖行马上拍掉,于是形成了今天艺术市场的泡沫。

    谁是你的艺术顾问

    CBR:艺术品投资引起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关注。但由于长期以来艺术市场、基金会、评价机制的落后,很难形成与艺术发展相契合的品位和取向,更遑论形成支撑或引领先锋艺术的资本后盾,对此有无更好的解决方案?企业家的艺术投资素养提升路径在哪里?
    王南溟:
    单靠企业家是不行的,还是要靠社会管理、艺术管理整个系统的发展。企业家要积极投资艺术品市场,假如美术馆是独立的,那么展览和收藏就是市场的风向标。美术馆的收藏和展览系统,以及不涉及商业交往的评论家文章,是对艺术作品评估相对稳定的标准。当然艺术不能表征太单一,太绝对,诸如此类的言论也可以纳入到批评领域,但这首先是基础状态。如果你买的作品在美术馆里面从来没有做过展览,也没有这个艺术家的藏品,评论家从来不去评论,一般就意味着你的收藏是失败的。市场经营艺术品要与学术评价系统建立关系,要放到一个独立评判平台上。
    有了这样一个系统之后,企业家收藏当代艺术品可以走两条路:一条路是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断增加背景知识和判断力。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有眼光和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高手,在作品还没出名的时候就悉数买进。但这种情况一般不大可能发生,除非你是学艺术出身的,否则很难跨领域。西方还有另一种投资方式就是请顾问。顾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私人请一个懂的人帮你运作。在相对成熟的艺术管理体制下,一个人做了顾问以后,就不能在外面独立策划展览了,因为已经有了利益关系而不再独立了。另外一种顾问模式就是画廊。如果一家画廊做了5个画家,有2个出名了,至少证明这个画廊老板是有眼光的。一旦成了品牌画廊以后,他就会很谨慎地做画家。你到这家画廊去买画,就意味着你要买到的作品水准有所保障,所以画廊也兼有顾问性质。画廊分一、二、三等,大画廊包装的画家肯定是能进入美术馆的;中等画廊包装的画家一般也不会太差,可以进入艺术中心和比较重要的机构展览,也会有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评论;而什么都做的画廊肯定会倒闭。一个成熟的画廊能够像百年老店一样,定位很清楚:或者做美术馆的、或者做中产阶级的客户,这样的画廊是你不必花钱的顾问。


    转载本站文章《当代艺术品投资,谁来保驾|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ultural/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