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business > 中欧商业评论-封面 >

    并购中的阴阳平衡|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正的挑战不是选择分或合,而是拿捏分与合的组合搭配,达到两者之间整体与动态的平衡。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边滴滴快的、58赶集、携程艺龙忙着合并,那边新浪却将微博独立出来、九城意欲出售火瀑云、搜狐可能分拆搜狗搜索和搜狐视频、通用电器忙着将金融业务分拆,还有积极行动的股东倡议高通将专利授权业务分拆……分分合合,没有停歇。
            其实,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真正的挑战不是选择分或合,而是拿捏分与合的组合搭配,达到两者之间整体的与动态的平衡。

    先为不可胜
    并购之前,先想自己不可被对手战胜的条件是什么,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容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

            要更好地利用并购这一工具,管理者应该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的竞争对手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这场并购后,我方的资源组合是否能进一步优化,强化这种非对称竞争优势?
          《孙子·军形》中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意思是,在竞争中,要先想自己不可被对手战胜的条件是什么,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容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例如20世纪80 年代,美苏争霸,里根利用星球大战计划,通过已有的太空技术优势,吸引苏联在并不擅长的创新领域“烧钱”,拖垮了苏联的军事实力。
           这项竞争原则在公司并购中也适用,例如滴滴与快的合并,看上去是提高客户服务、合并后降低成本,但更重要的动机还是第一与第二的打车应用服务公司合并后,市场占有率可以高达90%,给后面的易到、Uber造成高不可攀的壁垒,在新兴的专车市场上能够更快地获取新用户。
            引用陈明哲教授的动态竞争理论,并购是一种攻击行动,会引发竞争对手不同程度的觉察、动机与能力,一些并购能让对手难以识别你的战略意图、缺乏实施反击的动机、坐失实施反击的能力。PayPal公司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 认为,让对手不可为,就可以造成从0到1的小小垄断优势。可能一些小垄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市场就是由众多小的部分构成,所以持续叠加这种“不可为”的小垄断优势,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结果,也就是孙子所说的“先为不可胜”的精髓。
    对比之下,微软2011年与诺基亚手机全面结盟,诺基亚砍掉自己本来有希望的Symbian 操作系统OS;2013年微软更是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可以说是个昏招。当时提出的合并动机是:借力智能手机发展形势,扩大手机市场份额,提升手机业务利润;为用户创造微软手机的顶级体验;防范谷歌和苹果公司在手机OS对微软PC OS的蚕食,提高APP应用创新、整合与分发。但苹果的体验战略显然优于微软,谷歌的免费Android战略却是与微软的底牌(操作系统软件利润很高)非对称的。微软只有在今年推出Win 10 时才半信半疑地跟随谷歌的免费战略。如果当年微软用这72亿美元将Window系统免费,或者收购WhatsApp,可能谷歌与Facebook 都会在这场非对称竞争中让微软“先为不可胜”。微软的前CEO鲍尔默在2006年嘲笑谷歌用16亿收购YouTube,称YouTube没有商业模式也没盈利的企业怎么值这么高的价钱。他明显不理解谷歌追求“先胜”的战略价值。(图1)
           有趣的是,“先为不可胜”的视角同样适用于并购的反面——分拆。通用电气这几年正在出售遍布全球的金融业务,去年分拆北美的信用卡业务,让Synchrony金融独立上市;以33亿美元出售家电业务给伊莱克斯;今年82亿澳元出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消费贷款业务,GE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的目标是将GE资本的利润比重从去年的42%降2016年的25%。GE的战略意图是变成全世界最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公司,让竞争对手无法在主营业务上模仿与跟进。换言之,GE试图布局获取“先胜”地位。
            发现对手不可为之处、突破决策的盲点是高管决策的一项重要的优秀素质。心理学家凯利认为:当我们从生活经验升华一些经验法则时,我们往往采用“建设性替代”(Constructive Alternativism),即采用两极(bi-polarity)平衡的思考方法,同时从相似性与不同性两个相反视角观察世界。这两极既相反冲突,又相互依赖互补,单单关注于其中任何一极都会失去认知世界的整体复杂性与动态变化性。
            中国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方式不是对立的二元论,而是认为,相反双方共同存在于统一组合体之内,但这种共存并不否定相反双方相互冲突的性质。例如,并购时不仅需要思考己方的SWOT,同时也要思考竞争对手(或者被并购方)的SWOT,特别是竞争对手无力企及、缺乏还手之力的地方。这种阴阳平衡的思路可以极大拓宽视野,提升洞察力。事实上,看似相反的两极并不表示两者仅仅相互对立,而是具有相互补充的特征,因此可以创建崭新的统一组合体。
    凯利认为,人类往往可以根据动机的需要,从两极整合的角度扩展并延伸已有的认知系统。其实,阴阳平衡思维超越两极整合,既认可两极互补互生的一面,也同时考虑两极相互冲突互克的另一方面。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57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转载本站文章《并购中的阴阳平衡|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over/2016_0218_7499.html